農作物病蟲害綜合監測場
農作物病蟲害綜合監測場是現代農業中用于及時發現、評估和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重要設施。以下是對農作物病蟲害綜合監測場的詳細介紹:
一、定義與目的
農作物病蟲害綜合監測場是指為了全面、系統地監測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、發展和變化趨勢,而設立的特定區域。其目的在于通過科學、規范的監測手段,為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提供科學依據,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和優質穩產。
二、選址與布局
選址原則:
地域開闊,遠離城區,減少人為干擾。
交通便利,便于監測人員和設備進出。
農田保護區,確保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和實用性。
周邊稻田連片種植,病蟲害發生具有代表性。
布局要求:
觀測場四周應建設通透圍欄,防止外部因素干擾。
場內應有道路、排灌溝渠、供水及供電設施等基礎設施。
工作用房、休息室、工具房及附屬設施應齊全,滿足監測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需求。
病蟲培養觀測室、氣候采集區、病蟲觀測圃等應合理規劃,確保監測工作的順利進行。
三、監測設備與技術
監測設備:
田間小氣候采集儀:用于監測氣象因素,如溫度、濕度、降水量等。
土壤監測設備:監測土壤濕度、溫度、酸堿度和養分含量等。
作物生長監測設備:關注作物的生長狀態、葉片濕度等。
病蟲害監測設備:通過圖像識別和樣本分析檢測病蟲害的種類和數量。
監測技術:
傳感器技術:利用傳感器實時監測農田環境參數和作物生長狀況。
數據分析與信息技術:通過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技術對監測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,提供決策支持。
智能預警技術:根據監測數據,利用智能算法進行預警,提前發現可能的病蟲害風險。
四、功能與作用
綜合監測:能夠同時監測氣象、土壤、作物生長狀況和病蟲害等多個方面,為農業生產提供全面數據支持。
實時傳輸:通過無線網絡將采集到的數據實時傳輸到云平臺,使農民和農業管理者可以隨時了解農田的最新情況。
智能分析:利用數據分析和智能算法,提供農業管理建議,如最佳灌溉時間、施肥和防治措施等。
預警與風險管理:實時監測和預警可能的農業風險,如極端天氣、土壤干旱、病蟲害爆發等,降低農業生產風險。
五、案例與成效
以農作物病蟲害智能監測場為例,該監測場實現了病蟲害由人工監測向智能監測的轉變,為小麥赤霉病的精準防控提供了科學依據。通過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,該監測場能夠預測7天后小麥赤霉病的發病概率和發病程度,為農戶提供及時、準確的防控資訊。同時,該監測場還與近千個糧食種植戶進行手機與電腦聯動,根據監測設備信息及時發布防控信息與防控措施,有效降低了糧食病蟲草害流行風險,保障了糧食的豐產豐收。
綜上所述,農作物病蟲害綜合監測場在現代農業中具有重要作用,是保障農作物健康生長和優質穩產的重要手段。通過科學、規范的監測手段,可以為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控提供科學依據,推動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。
上一頁:物聯網孢子捕捉系統
返回列表